时至今日,十月新能源汽车的单月产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产量的一半(201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8.39万辆),而随着政策利好以及各地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新能源汽车的社会保有量也将大幅度新增,大批动力锂离子电池将面对回收问题。据我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至17万吨的规模。
在近日召开的“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相关经验交流与发展研讨会”上,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也表示,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大规模报废即将来临,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工作也应该尽早布局和启动。可见,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谁负责回收
目前,业界以及部分公众有关动力锂离子电池是否该回收的看法已经趋于一致,那么谁又该对回收行为负责?
九月十一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公布《有关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版)》征求意见中,明确了汽车厂商将成为电动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主体。但这可执行度又有多大呢?
在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消费过程中,会涉及到电池生产公司、整车公司以及消费者。电池生产公司负责生产电池及相关系统,并按照整车公司需求进行组装;整车公司负责将电池组建装配到汽车上并进行必要的调试。而处理废旧锂离子电池则要放电、拆解、粉碎、分选、外壳回收、酸碱萃取等步骤,其专业性不是现有锂离子生产公司和整车公司单方面能够达到的。
曾有专家表示,鉴于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的程序较为复杂,最好是由专门的电池回收机构进行回收再处理。该专家表示,电动汽车报废锂离子电池回收与再利用是一个全新的行当,无论是车企还是电池公司参与其中,都将面对诸多挑战。而有关电池材料生产公司而言,由于技术路线相似,未来可能会在报废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领域占得先机。
二、该如何回收
尽管电池生产公司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方面能够占据一定优势,且已有电池生产公司和专门的回收公司开始涉及这项业务,但是由于目前并没有相关相关相关经验可参考,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无疑仍然是一片“未知的蓝海”。而回收过程中将遵循怎么样的标准,目前也仍然是个未知数。
曾有媒体表示,目前针对新能源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国家标准,相关部门已经组织新能源汽车公司、专家等进行2-3轮的商讨,讨论重点在于电池回收过程中的费用承担等问题。电池生产公司认为,动力锂离子电池卖给整车公司,电池回收的相关费用该由整车公司负责;整车公司认为,电池被消费者使用后,回收费用应该由整车公司和消费者共同承担;而消费者则认为,自己购买的电池被回收,整车公司和电池厂商应该弥补这部分的损失。如何平衡三方权益,也是要决策部门仔细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