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大规模开发利用会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全球性的弃风弃光问题普遍存在。2015年以来,中国弃电率迅速恶化。2017年,由于新能源装机向中东部地区转移,影响有所减弱。但部分省份弃电率仍在两位数以上,全国年新增装机容量很可能保持在60GW以上,对电网仍有较强冲击,提高电网调节能力十分迫切。
储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并能有效调节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和相位的变化,使大规模风电和光伏发电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同时,大规模储能参与电网调节被视为储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此外,为提高电网调控能力,2017年以来,我国密集发布了电力辅助服务领域的相关政策文件。截至目前,我国已有9个省份发布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改革文件,有力推动了我国电网调频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储能参与电网调控的制度基础。随着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储能在电网调频中的巨大优势逐渐显现,储能系统定价能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电力辅助服务系统,储能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储能系统的建设将显著改善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的普及率。
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投产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28.9
GW,同比增长19%。与全球储能市场类似,中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占比最大,接近99%,但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容量位居第二,为389.8
MW,同比增长45%,占比1.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容量最大,占比58%。
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成为电化学储能装置的首选。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27%,其中电网及辅助服务装机容量占比超过60%,且全部为锂离子电池。未来随着相关储能项目的建设,锂离子电池需求的边际驱动力将显著增强。预计2019年起,电网级锂离子电池储能需求将达到GW级。投资方面,锂离子电池行业重点公司有隆基、通威、宁德、阳光电源等。东北证券指出,太阳能动力锂电池储能产品实现快速扩张,在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全球多个国家拥有超过650个储能项目,中国锂电池储能装机规模继续位居第一。与三星成立储能合资公司,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合资公司2018年收入快速增长,有望成为公司增长最高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