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以来,事故频发、续航能力虚高、残值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信心。再加上补贴下降、外资进入中国等因素带来的压力,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动力电池行业,正加速洗牌。企业普遍存在成本高、降价、需求减少、融资难、收款难等问题。
在我们这个行业,锂电池和电动汽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北京大学教授、达沃斯学术委员会主席陆奇在第七届中国(常州金坛)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2019)上说。值得一提的是论坛的主题是后补贴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事实并非如此。达沃斯论坛组委会秘书长,秘书长中关村新电池技术创新联盟,清教主义,在论坛上表示,根据他们的了解,目前大约有80在中国制造企业剩余的动力电池产业,其中只有40左右,才能真正实现装机容量,和十大企业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了生存,国内一些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回归3C电池领域或转向储能行业。境外上市公司要么签约投资,要么直接回归主营业务。
据报道,2013年,中国仅有40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基本由3C锂电池转型而来。之后,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和政策支持的爆发,据统计,动力电池企业的投资布局在2015年和2016年达到顶峰,当时中国有200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这意味着自2016年以来,超过60%的动力电池企业被淘汰。
事实上,从3C锂电池转型而来的动力电池企业,绝大多数都没有达到“整车规格水平”的制造和安全标准。蜂窝能源总经理杨洪新表示,汽车电池的单电容大约是传统电池的20倍,串并联的数量大约是传统电池的10倍。结合汽车应用复杂的工作条件和恶劣的环境,对电池的安全系数和一致性要求更高,其严重程度是传统电池的200多倍。
因此,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虽然众多,但行业普遍呈现“小分散”、产能粗放的状
态。因此,作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逐渐成熟,盲目扩张带来的不良后果开始出现:“小分散”企业开始动摇了,拖着双脚,和企业定位高能量密度和高性能动力电池,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对此,于庆姣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市场已经开启了新一轮深入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