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贴过渡期即将结束,补贴红利加速消退,动力电池企业的绩效压力不断加大。面对电力电池寡头的冲击和外资对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出路何在?
最近,电网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和深圳188家锂电池概念股的表现表明,锂电池上市企业的表现有所加剧。统计的188家企业中,2018年总收入约1333.27亿元,平均收入约70.92亿元,净利润约434.29亿元,平均净利润约2.31亿元。其中,收入最高的是130.55亿元人民币。
同时,电池网络还专门统计了20家从事锂电池生产制造的上市公司的业绩。2018年总收入2794.89亿元,平均收入近140亿元。实现净利润24.05亿元左右,平均纯利1.2亿元左右,其中2018年亏损5项。2019年第一季度,总收入647.78亿元,平均收入32.39亿元,9家企业收入超过10亿元,净利润22.16亿元左右,平均纯利1.11亿元左右,6家企业净利润超过1亿元。其中,四家公司在2019年第一季度亏损。
根据另一组数据,2016年有155家动力电池制造商。到2018年,拥有实际装机容量的动力电池企业已减少到99家。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两大龙头企业占据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前十名赢得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补贴后的时代,电力电池行业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有组织预测,到2020年,补贴完全取消后,还会有20多家企业进入动力电池市场。
5月9日,由中关村新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100人民协会和河南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华夏幸福基金会、电瓶100人大企业家“请”禄山与中关村新电池技术创新联盟。在首届立法会第八次会议上,业界专家及企业家就后补贴时代的电力电池公司如何以优质发展差异化市场为目标,共同探讨3c消费锂电池市场的困难及解决方案,储能、梯级利用率。小型电力电池在智能住宅、无人驾驶飞机、电动工具等行业的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港口、机场、市政花园、物流等)的市场动态、分析和工业方向。
现阶段,国内电池企业与日韩电池企业在成本和技术积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补贴过渡期的结束,地方电池企业将面临生存问题。在2020年完全取消补贴后,生死攸关的竞争才会真正发生。此外,动力电池市场也面临着容量利用率低的局面。2018年,除宁德时代、比亚迪外,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76%和54%,第二阵营8家动力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40%。这在超过10%的人中是很常见的。于清教建议,企业不必在客车和电动巴士动力电池的“单一木桥”上拼死拼活,而应该寻找差异化的市场。如储能市场、电动工具电池等小型动力电池市场、智能家居电池市场等。
以储能市场为例,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该蓄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已达180.9GW。从行业来看,储能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未来的市场规模甚至可能超过动力电池。2018年,我国锂电池中锂电池总量达到105 GWh,动力锂电池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6.89GWh,占54%,小型锂电池39 GWh,比重37%,储能比7%。未来,动力锂电池是市场增长的最大动力,小型锂电池的市场需求正在稳步增长,储能锂电池等其他应用也在逐步发展。预计2021年国内小型锂电池的市场需求将达到55 GWh、5G或小型锂电池的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