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超过20万吨(约25GWh),到2025年,累计退役量将达到78万吨(约116GWh)。根据动力电池应用分公司预测,考虑到未来退役电池的指数增长,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面对诱人的市场前景,一批批企业蜂拥而至。根据天眼查专业版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全国有242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包括“动力电池回收”,其中2020年新增85家,占三分之一以上。
“现在每个人都在争相谈论级联利用和回收。我觉得还是太心急了。其实真正进来的企业都是水深火热,混在一起就变得更电池闲置,不使用该用的场景。”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褚兵,(以下简称“巡鹰New Energy”)告诉记者,“其实市场上没有那么多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电池。”
在激烈的竞争下,电池回收价格被哄抬,专业回收企业纷纷表示苦恼。“只要是公平竞争,我们不担心采购成本高,但我们现在面临的可能是不公平竞争。招标过程昂贵,但有的企业设施设备简单,有的只是两个人贩子。那我们肯定做不到。”格林美, 张宇平,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金通,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研究主管陈伟民,说:“目前,退役电池还没有达到拆解和回收的高峰。以前回收电池材料的企业投入很大,目前已经固定供应不足。成本被拖垮,运营大多不景气;在梯队利用方面,如果企业对下游应用市场不敏感,发挥不灵活,很容易失去竞争优势。”
事实上,早在2018年,工信部就公布了“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即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白名单”。第一批有5家“白名单”企业,到2020年底将扩大到22家。但白名单没有强制排他性,非正规企业仍然可以在行业内“胡作非为”。
如果大量废旧电池流入非正规企业,就会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张宇平强调,废旧电池仍在充电。如果拆卸过程不注意绝缘,会很危险。"有时伸入的螺丝刀可能会直接熔化."
如果梯级利用的生产过程不规范,质量得不到控制,安全问题将被推迟到消费市场。“如果没有干净的装配车间和良好的质检,那么把车上退役的大电池组简单重组成几个小电池组,无异于把一个大安全隐患分散成多个安全隐患。”张宇平说。令人震惊的场景正在现实中上演。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龙岗, 深圳, 厦, 东莞塘临近惠州聚集了一批电池回收企业“他们彼此建立了紧密的网络,大部分都没有正式资质。拆卸过程为人工,未使用的电池露天丢弃。随意丢弃的电池,时间长了会膨胀,电解液会漏出,对土地和水质造成损害。”
据悉,一些企业收到电池后直接出售以赚取差价,正规企业有时不得不向二手经销商购买电池。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企业去电池厂收电池。当他们进入工厂称重时,他们偷偷把几个人藏在大卡车里。电池满了,人们又下车骗取重量;在出售之前,它们装满了沙子和水泥,购买这些电池的企业的加工设备被损坏。
“不过,随着后续电池的退役和规模效应,价格会越来越透明。个体交易者想垄断区域市场,需要更多资金。当市场上不缺电池时,交易者就想找到下一个家。难度会越来越大,有助于价格回归理性。”褚兵告诉记者。
“媒人”不好
其实,不能抢到电池只是电池回收企业面临的困难之一。目前,即使我们面前有电池,也只是一个很难根据它来判断质量和价格的“黑匣子”。
“我们这个第三方回收企业,其实就是‘媒人’。前端有资源我就看后端需求,后端需求来了我就去前端找资源。如果不依靠两头,就很难做到。男的找不到,女的找不到。会很痛苦的。”华南,一家电池回收公司的负责人吴颖,生动地描述了这种状态。
据报道,废动力电池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级联利用和回收利用。阶梯利用是指废旧电池的拆解重组,重新应用于储能电站、低速电动车、小型电器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领域,主要适用于寿命更长、性能更稳定的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是从废电池中提取有价值的金属材料,适用于含有钴、镍等贵重金属的三元锂电池。
在购买废电池回上产线测试之前,回收企业无法掌握这些条件。在巡鹰,新能源展厅,记者看到每个拆解的电池芯上都有一个二维码,用于产品追溯管理。“我们扫描这个二维码看不到电池信息,更像是电池厂自己的内部管理系统。”褚兵告诉记者,当企业回收时,卖家会告知工厂信息和基本性能,这需要测试双方的诚信。“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利益寻租空间,更难以评估电池的价值。基本上是靠经验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