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锂电池在低温下无法充电?在各种环境因子中,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受温度的影响最大,而在电极/电解质界面处,其电化学反应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关。当温度较低时,电解质的粘度、导电性、活性物质活性都会降低,那么在低温条件下对锂电池的充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何在低温下无法充电
目前,锂离子电池被广泛用于电动车,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但是它的缺点是,它的低温性能要比其它技术系统的电池要差一些,而且它会对锂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液和粘合剂产生一定的影响。
锂电池在进行低温充电时,很有可能无法将锂离子嵌入到电极中,导致电极上的锂枝晶沉积下来,这会导致锂离子的大量释放,导致电池的容量下降,而且还会有金属锂枝晶穿透薄膜,导致电池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要避免在低温下使用锂电池。,在需要在低温下充电的情况下,需要选择低电流的方式来给锂离子电池充电,然后将其置于足够的位置,以保证负电极中的金属锂与石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其埋入到石墨的正极中。
低温下对锂电池充电的影响
在温度较低时,电池中的金属锂会出现沉淀,与其他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电池内部出现短路。当温度下降时,负极的电化学极化现象会加剧,从而使锂离子沉积在电极上,从而使电极产生锂枝晶,从而击穿隔板,造成正、负电极的短路。
同时,在电池电压不变、放电电流减小的情况下,电极的响应速度也会随之降低。温度升高,则相反,也就是,电池的输出功率增加,而温度对电解质的传输速率也有影响,温度升高,传输温度降低,传输速度降低,从而降低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锂电池的电解质在低温下会变得更加粘稠,甚至会凝固,在这种情况下,锂盐的运动会被极大地限制,导致锂电池在低温下的充电速度会变得缓慢,充满电。
锂电池的放电特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其放电平台和容量都有明显的下降;在-30℃下,电池的放电能力是常温下的87.0%,而在正常情况下,放电平均电压下降0.598 V,其充电电量只有正常情况下的70%。